小编:黄老师您好,您出生于香港知名家具世家,可以说是受家族企业影响选择了从事设计行业。为什么您没有选择学习经营管理家族的生意,而是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了室内设计专业,又去美国威斯康辛国际大学建筑学继续深造。对您来说,设计为什么那么具有魅力?
黄志达老师:其实我做设计与家族的事业还是有一定的联系,设计可能吸引我的地方是每天都在解决不同的事情、挑战自己,每天都有很大新鲜的事情要去解决。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,既能去创新又能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给别人,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。
小编:您是从1996年在香港创立了公司后,又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。设计作品得到了各方的认可,业务范围也涵盖了室内设计、建筑设计、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等。是什么吸引您,来到内地从事设计行业的呢?
黄志达老师:事实上1996年是我正式的以个人名义成立公司,原来都在用家族的领域做设计。接触国内的市场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遇,因为改革开放后,以深圳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窗口,对外有更多的交流。来到深圳距离香港也是比较近的,事实上更想通过深圳跟全国的业界乃至用户能有更多的交流,选择中国市场是觉得在市场的范围会更广阔。
小编:2013年已经是您设计团队的第15年了,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是怎样一个设计团队吗?
黄志达老师:是的,今年15年,明年是真正的15周年。我的团队在香港、深圳、北京、西安都有分公司。我的考虑是在服务上能够更到位,我的团队至今也差不多有200人。现在有三大块,室内设计最多,建筑设计也是这几年业主方的一个需要,还有我们建筑公司这边的导师,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和结合业主方的需求。也能够更好的体现设计的密切性的配合。在创作和思考上也有很多新的血液混入进来,能够保持团队的新鲜感。我的想法是把每个项目做好,能够尽好的做服务。
小编:我在您的博客上看到这两句话“好的创意固然重要,但流程和控制才是设计管理的核心”;“要想把一整个项目做好,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和一套好的流程化管理。”其实作为一个设计师,又是设计公司的老板,您是怎么处理这两者的关系,与团队的成员又是怎样的相处模式?
黄志达老师:这个其实不难,我觉得每个设计师首先要做到性格上面的修养。我只是提供一个平台,每个人有他发挥的优势,性格决定一切,设计师要有热忱不能是为了一时的冲动爱好选择了这个行业,有了热忱自然有了动力,我们团队也很注意培养团结意识,让他们主动去对他所做的跟进的项目去做,而我只是鞭策,提供一个平台去给他们发挥,所以也谈不上是一个用传统企业的模式去做,更多的可能是对设计抱着热忱的一伙人。
小编:您前后出版过多本个人作品集《居室韵律-设计先锋》、《构》、《Ambiance安毕恩斯》等。安毕恩斯其实是英文“气氛”的意思,现在更成为了一个设计新名词。您作为一个知名设计师应该来说是非常忙碌的,为什么会有动力百忙当中还能专心的完成这些作品集?这些作品集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
黄志达老师:作品集我每年都会出,从原来出书籍的概念到现在自己在做。对我来说是一个个人的总结,也是在行业内对委托方的一个回顾,对团队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提升。他们可以通过书籍上的内容去做一个回顾,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方式,也是一种成就感。对他们来讲,有一种心灵上和精神上的一种反思和总结。
同样而言,第二方面是带出一些想法。像Ambiance的存在就是想跟行业内外探讨的是一种做设计还是生活,其实已经分不开了。所以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尝试我的一些思维上的五感。很多时候都是人对美的一种追求。我就尝试用Ambiance去带出一种思考。
今年年底前也会出一半Ambiance house。每个house都会有个主题,我还是每年都会出一本书,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。
小编:本次“回归·豪宅设计本源”高峰论坛活动,对您有什么设计思考的触动吗?
黄志达老师:事实上我们也不会局限某一种的风格,用一种单一的形式来表达。我们从项目的角度上来说,从策划到定位其实有很多严谨的工作需要去做。我们每个项目都会用原本的一个固定的方式去做,再从原有的方式去打破,重拾、再组合。在整个设计上面,我给设计团队灌输的就是一个设计细节,在细节上是非常严谨的,包括材质、手工。
所以在项目上,一开始我给我的团队去接项目,也有三个观点,第一点是合作方的团队是否对材质的品质有要求;第二点就是他们的实力跟想要的东西有没有平衡;第三点就是我们设计费用的考量。所以这三点是我们的要求,这方面我们会多做一些衡量,对细节严谨的做一个考量,严谨的去监督,使得项目达到意向当中的需求。
所以对今天这个豪宅主题的思考也是一样,设计上不可能一成不变,需要有多元化的去思考,不可能一个风格的去处理,所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,也因此是人对空间,对美有很多的诉求去产生。